十二阿哥胤祹:以淡泊心态成就一生证券配资网站
胤祹,康熙帝的第十二子,一直以来以良好的心态和冷静的态度应对复杂的宫廷斗争。他秉持着“得之不骄,失之不躁”的原则,对于争夺皇位从不抱有奢望。早在争储之时,他便明确意识到自己没有争王的机会,遂自觉地抽离了这场激烈的竞争,安心做好自己的亲王,远离了权力的纷争。到康熙晚年,在所有年长的皇子当中,十二阿哥是唯一未曾卷入“九王夺嫡”风波的人。因此,雍正继位时,除了适当警告他一下,便没有对其采取过激的措施。十二阿哥对皇位的冷淡态度,与他童年时的养育环境密切相关,尤其与照顾他成长的苏麻喇姑的教诲分不开。
康熙二十六年,孝庄太后病重,苏麻喇姑日夜守护在她身边,直到孝庄太后去世。失去多年的伴侣,苏麻喇姑的悲痛无以言表,精神和情绪都深受打击。康熙得知此事后,深感忧虑,认为她需要一些事务来转移注意力,以此缓解她的孤独与愁苦。于是,康熙决定将胤裪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,这一举措既是为了填补苏麻喇姑的空虚,也希望借她的智慧为胤裪提供更好的教育。苏麻喇姑虽然年过七十,但看到可爱的胤裪后,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。她的生活重新充满了活力,也回到了当年辅佐小康熙的节奏,悉心照料、教导胤裪。
展开剩余73%在她的指导下,胤裪学会了如何保持淡泊与睿智,懂得了人生中的深刻哲理。苏麻喇姑教导他,宫中事事复杂险恶,务必保持低调、机智、圆滑,尤其要远离争权夺利的漩涡。胤裪听从她的教诲,始终如一地保持对权力的漠然,远离了宫廷内的权力斗争,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。在康熙的心中,胤裪始终是那个不争不抢、淡泊名利、心思单纯的儿子,因此他倍感喜爱。
胤裪的成长,除了对康熙和生母的孝顺外,对苏麻喇姑也极为尊敬。苏麻喇姑曾深居宫中六十多年,经历过宫廷的残酷与险恶,因此她教给胤裪的道理与技巧,令胤裪受益匪浅。他从不沉迷于权力斗争,而是踏实做事,忠实于自己的责任,康熙也因此感到欣慰。
然而,尽管胤裪一生低调谨慎,他与苏麻喇姑的深厚感情在她晚年时也面临了考验。九十多岁的苏麻喇姑晚年生病,腹痛难忍,康熙得知后,立刻派人送草药,但苏麻喇姑拒绝了。胤裪与福晋心急如焚,整日守在她床前,但依然无法挽留住她的生命。苏麻喇姑于康熙四十四年去世,胤裪深感悲痛,但他依然谨守她的教诲,继续以低调、稳重的态度过一生。
尽管雍正继位后,宫廷中弥漫着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,胤裪始终保持距离,没有参与其中。即使他的舅舅托合齐曾支持太子胤礽,胤裪也从未卷入这场风波。他不仅没有参与“九王夺嫡”的争斗,还在雍正的治下,尽职尽责,承担了许多重要的政治职务。雍正晚年,在胤裪担任镶黄旗满洲的都统时,虽然他掌握了重兵,却始终未有任何意图争夺皇位,他一心一意地为康熙和雍正处理政务,丝毫不关心权力斗争。
在雍正继位后,胤裪曾一度被责罚,因内务府的亏空而被责令填补财政差额。虽然心有不满,胤裪依旧没有过多反驳,选择将家产变卖,按时偿还欠款。雍正对此不感激,反而对他进行了多次削爵,并将其降职,直至胤裪被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。尽管如此,胤裪始终未曾动怒,而是选择淡然处之,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。最终,雍正因胤裪无心权势且忠诚尽职,决定恢复他的郡王爵位,甚至在乾隆继位后,乾隆继续给予他重用。
乾隆帝深知胤裪为人低调谨慎,管理事务有序,因此对他格外重视。乾隆在处理雍正帝丧礼时,专门让胤裪负责,并极为赞赏他的办事能力。即使胤裪已年过七十,乾隆依然将他视为得力助手,给予他很高的荣誉。胤裪也不负重望,始终默默为乾隆效力。
或许正是由于胤裪心态的平和和深沉的智慧,才使得他成为了康熙子嗣中最为长寿的一位,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才安然去世。尽管他的命运波折,但他始终坚守苏麻喇姑的教诲,不争不抢,持守内心的平静和谦逊,最终得以善终。胤裪的经历也证明了“得之不骄,失之不躁”的智慧,正是这份从容、淡泊的心态,让他能够安享一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